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365-239 <教學>設計模式-擅用轉化效果

呼,到了第五天了
今天要講的是擅用轉化效果




相較於中央視野,人們較常使用周邊視野去辨認所見事物的重點特徵。
•中央視野是用來直視事物並檢視細節
•周邊視野則囊括剩餘的視野範圍,也就是不在你直視範圍內的可視區,它可以幫助你看見眼角之外的事物。周邊視野在了解周遭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所以這就會討論到一個問題了:「為什麼螢幕上的閃光令人討厭」
瓦礫表示:「因為他們總是喜歡放去哪裡玩」

其實是因為呢,他們會影響你的專注力,讓你忍不住去看他
所以用於廣告是非常好的手法,也就是我們討厭廣告的原因!

轉換效果,提升使用者經驗


•打亮與轉暗


 是的,這張圖又出現了,就是前面有提過的燈箱效果
把旁邊都變暗,讓中間相對亮,讓使用者異常專注在中間的資訊!
同時因為在同頁作業,所以也不會感到特別的不便

另外也有比較淺一點的效果
例如畫面中有兩個方塊,點第一個的時候,第二個會顯的比較淺
這樣也可以讓使用者更專注於第一個方塊

也或者,在尚未上傳好的畫面先用這樣的效果告訴使用者:我有在上傳,只是還沒好

•展開與摺疊
就像之前說到的“崁入視窗”,從嬰兒時就喜歡追蹤會動的東西了=D

•自我復原淡出
有時候刪除一個項目時,他不會“碰”的就不見了,而是會慢慢的淡出,fade out,或是反過來,用亮色的背景咻的出現然後亮色慢慢退掉
這樣的動作可以讓使用者“發現”並注意到是哪個項目被刪除了

而噗浪新的布景,可以使用chrome的使用者在滾動時間軸時看到新的狀態從天而降,或許是個花招,但就可以清楚的告知那些狀態是新的

•動畫
如果操作失敗,可以用動畫的方式移回來
但如果很淺顯易懂,那也是可以不用這樣用

•聚光燈效果
有點類似燈箱效果,但他是把其他的部份淡化


例如噗浪也喜歡讓沒有在看的狀態呈現半透明狀態,而點擊的狀態才會是不透明的。

這一章很花式,不過很容易得到使用者的心,因為讓使用者有“參與感”
但要注意過快或過慢的效果都是不好的!

轉換效果通常都應該能夠反向操作。假如某物件移動至新位置並摺疊,使用者應要能夠開啟該物件,並且看到其以相反的轉換效果展開。
倘若使用者刪除某物件,而該物件因此淡出,那麼,當使用者新增新物件時,新物件就應該以淡入的方式出現。此再次說明了互動對稱性的觀念。

記得不要花俏過了頭唷>.0

2 則留言:

  1. 喔?我覺得越寫越看越有感覺了耶!
    張張什麼時候要開始交寫網頁呢?
    期待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哈,我教過了阿XD
      聽說期末要改完一個網頁...所以...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