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365-386 反思:人-智慧裝置之互動

又到了我們炫耀作業的時間了((噗
這是我修"以使用者為中心之設計"所寫的作業,共有兩題,字很多(超多),請大家拿出存了好幾年的耐心觀看,前面比較學術枯燥一點,後面比較激烈會有趣一點(吧)



一、Describe the real scenarios happened to you that the machine control you

        我每天都會開電腦,但不一定每天都會看電視看報紙。 有一天,我在Google Web Store找到了一個好軟體─Yo Window Weather,他是一個天氣預報的軟體,利用美麗的動畫作成的預報畫面,會隨著天氣改變,且很生動,於是天天看天氣預報變成了我的習慣。
1.1 Yo Window Weather截圖

        然而我很快的就發現,這套軟體只能欣賞而不能採信,台灣對本島的天氣預報有時也會出錯,何況這軟體的天氣資訊是在國外預測的呢。
        氣象預報是先利用工具觀測大氣的各種資料,輸入電腦進行複雜運算,再由專業人員根據電腦運算的結果進行修正。簡而言之,天氣預報就是一連串的數學運算結果,變數包含氣壓、溫度、濕度、水平風場、垂直風場等各種大氣資料,且台灣同一縣市內的地形高度可以相差上千公尺,在高山的迎風面及背風面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天氣型態。加上資料是「某縣市的行政中心附近某個氣象站的天氣預報」,距離行政中心遠,則資料就越不準。【1】
        其實自古人們就可以觀測天氣變化預測接下來天氣的能力,好比觀測雲的變化,當天空出現高積雲和卷積雲表示會有好天氣,當高層雲出現時表示會有連續雨出現的可能【2】,當夜晚的月亮旁出現七彩的月暈時,表示隔天會有好天氣,這些都是很間單的預測方式,我就曾經成功在上午預測過下午的天氣變化。
        然而也許人們害怕犯錯,寧願相信「科學」也不想相信自己錯了幾次但仍管用的觀察力。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群猴子擅長天氣預報,但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報紙上也有天氣預報,漸漸的他們開始依賴天氣預報,最後卻因為天氣預報的錯誤與自己不加以查證,而錯失了防備災難的時間。
        依賴科技的結果使我們習慣用最科學、最複雜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忘記最簡單、最原始的方法。
        Save Food From the Refrigerator是一個概念深厚資料俱全的作品, 也是Jihyun Ryou在荷蘭艾恩霍芬設計學院的畢業作品。其實在沒有冰箱的時代, 早就有口耳相傳的妙招保存不同的蔬果。【3】

1.2 Save Food From the Refrigerator作品全貌
圖1.3香料瓶中放入一些米粒能吸收空氣中不必要的溼氣, 
料保持新鮮及乾燥。 
圖1.4蔬果盆下放一碗新鮮的水, 水在空氣中揮發後也保
存了這些蔬果的溼度,讓它們不會乾燥萎縮。
        當冰箱發明出來時,是希望解決食物不能久放的問題,他的確提供了一個方法,但當我們都依賴這個功能時,就忘了在冰箱發明出來前,老祖先們找到的好方法。
        很多事情都如同冰箱和天氣預報,雖然我們並不會因為一天沒有看天氣預報、一些食物沒有冰到冰箱裡,就開始感到徬徨、空虛,但我們卻在面對問題時依賴這些工具。其實只要抬頭看一下雲,不需要低頭看手機的天氣預,一樣可以得到正確的資訊,甚至更即時、準確。

二、Imagine the scenarios happened in the future that the machine help you.

        就連三歲小孩拿起平板電腦都知道要把手指貼上去,滑過來滑過去,這完全符合蘋果電腦的理念:High tech. Easy use.
        在蘋果第一代智慧型手機量產時,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抱持著困惑的心態看著它,「只有一顆按鈕的手機要怎麼用?」然而當智慧型手機日益發達後,大家習慣了觸碰式螢幕,看到任何螢幕都要碰碰看、摸摸看,而使店家不勝其擾地在螢幕旁貼上「這不是觸碰式螢幕,請勿觸摸」的字條,而這,就是未來。
        未來,我們不需要學會太多的技巧,只要學會把手指貼上去,轉圈、拖移、點擊、雙指分開、雙指合併或是五指抓握,就可以使用所有的電子產品,不論是冰箱、窗戶、瓦斯爐、馬桶、鏡子等等、乃至美術館的導覽、遊樂區的解說、公車站牌、商店型錄以及所有的紙本的簡介都會電子化,人們習慣的操作模式在幾年內徹底的改變了。以前出門要帶包包、手機、鑰匙和錢,未來只需要帶手機就一切都解決了。
        這樣的改變究竟是好或是壞,我不知道。
        眼觀現有的產品,雖然許多產品都朝向電子和觸碰式的方向發展,例如平板電腦之於筆電、電子鎖之於傳統鎖、QR Code之於車票,然而過了一陣子會發現大家又回到原本的操作模式。
2.1 Ipad Ipad鍵盤【4
圖片來源自PChome

        平板電腦就是觸碰式螢幕最好的例子,鍵盤「內建」在螢幕上了。一開始使用大家會覺得很新鮮,一陣子以後發現,這樣的操作模式沒有「回饋」,按下去不會彈起來也不會有聲音,突然不好用了,於是又發展出了給Ipad用的鍵盤。或許多個鍵盤就失去了平板電腦的輕巧,但這個鍵盤意味著並非觸碰就是所有產品最終的目標,「回饋」才是使用者對這個東西最直接的感受。
        更進ㄧ步思考,其實大部分關乎「安全」的產品都不會採用觸碰式,例如延長線的開關,或是任合的電源開關,當沒電時或發生任何危險時,機械式的開關會比電子式的開關直覺且安全。
        也因此,雖然在A Day Made of Glass中預測了瓦斯爐是用電子式的開關,但我並不喜歡也不認為這會是個好設計,我相信這是非常有可能的產品,然而電子式的開關瓦斯可能會讓使用者沒有察覺到未完全關閉瓦斯爐,當然電腦可能會很聰明的提醒你瓦斯沒有關全,但你怎麼能夠保證瓦斯爐不會「覺得」你只是把瓦斯關小而已?
        我相信設計師ㄧ定可以顧慮到這一類的問題,他們可以讓瓦斯爐呈現紅色,或是發出警告的聲音,亦或者發出火花的啪啪聲,但生活中的變數遠多過於設計師所能預測的所有狀況,哪天使用者急著出門而忽略前面所說的所有警告,災難一樣會發生。現代的瓦斯爐開關雖然有點「傳統」,但在開時需要按壓,可以防護小孩隨意開關,在關閉時會發出咖的聲音,告訴使用者他已經確實的關閉瓦斯。關乎安全的問題沒有所謂的科技不科技,而是要讓使用者確實的知道現在產品的狀況。
        我相信生活中的產品會越來越科技,鏡子可以顯示電子郵件、冰箱會提供料理建議,甚至馬桶都會唱歌了,但我一點都不希望這些事情會發生,在A Day Made of Glass中,小孩子坐進爸爸的車裡就開始玩爸爸的音響,媽媽走進店裡看起螢幕而非觀看衣服本身,生活只是從這個螢幕移動到那個螢幕,忘記了天空的顏色,忘記了購物尋寶的快樂。沒關係,或許未來的科技應該會好到讓人不容易近視吧。

參考資料:
【1】科學人雜誌 http://sa.ylib.com/
【2】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index.htm
【3】大人物 http://daman.cool3c.com/
【4】PChome 線上購物 http://shopping.pchome.com.tw/inde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